坚持专业 求“真”求“实”——市政设施调查纪实
2023-01-13在各地市政设施管理机构的档案室里,各类历史资料堆积如山,翻遍档案卷宗,也要找到每一项指标填报的依据,这是调查人员在内业填报数据;凛冽寒冬里、烈日酷暑下,各类市政设施遍布全城,踏遍每个角落,也要对填报指标进行现场确认,这是调查人员在外业核实数据……
历经三年,30万余条市政道路、12万多座市政桥梁、1万多处供水设施以及40万余条供水管线的调查工作接近全面完成。而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写满了市政设施调查者的奋斗与坚守。
“自市政设施调查工作启动以来,城市建设司统筹研究安排、加强技术支撑、细化工作措施、调动多方力量,确保了市政设施调查工作稳步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介绍说,市政设施调查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想要高质量完成市政设施调查工作,离不开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技术专家的专业指导以及一线调查人员的敢于担当。
秉持专业加强技术指导
市政设施调查专业性强,包含道路、桥梁、供水管线、供水场站等多种设施,调查人员需要多次、反复培训才能掌握相关技术要求,一些年代久远的市政设施,设计资料等相关文件缺失,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后才能有效填报。这其中,普查技术专家组的技术指导尤为关键。
“进行技术指导的目的,是让各地少走弯路。”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普查技术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王圣伟参与编制了《市政设施承灾体普查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以及对应的培训教材,对市政设施的调查工作有着全面深刻的理解。
为确保调查人员查得准、查得实,专家组或通过视频录课,或通过工作群答疑解惑,或采取线下指导等方式,将每一个专业技术要点用口语化的语言讲清楚。“比如,道路红线宽度是什么意思,和实际现场测量的宽度是否一致,红线宽度该如何调查,去哪里找资料,如何利用图纸或者现场准确判断分离式立交、半互通式立交和全互通式立交的区别……”他举例说,如果是非专业人士,是做不了这项工作的。
这一点,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技术组专家邵帅也深有体会。作为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技术组核心成员,邵帅的主要工作是为河南省各地市和5个国家试点县房屋建筑与市政设施普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及时指导地方主管部门和技术人员有效开展调查工作和核查工作。在对河南省各地和国家级试点县技术指导过程中,他带领专家团队下沉一线,赴地市进行现场业务培训和视频培训,并通过“技术指导群”“运营维护群”等多个微信群开展线上全天候技术指导工作,对各地市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在线解答。
外业复核期间,有些地区抽样数据始终不准确,技术组成员经常到现场查勘,对方法、流程、采样结果进行全程跟踪,帮助调查单位找出症结,提高了外业调查质效,保证了整体进度。
“让全国市政设施普查工作始终在科学的技术路线上运行。”这是普查技术专家做技术指导的目的,更是市政设施调查工作的关键。
耐心细致调阅内业文档
内业调查是市政设施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设施调查的很多指标需要查阅原始设计文件和档案资料。然而,由于各地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水平不同,很多经年累积的纸质档案资料卷帙浩繁,查找起来并不容易。普查人员常常为了找到一个指标数据要遍稽群籍,一本一本地翻、一页一页地找,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
北京是供水设施档案资料完整性和电子化管理最好的地区,保存了北京供水相关的设计文件和档案资料10万余份,建立了北京市城市供水的GIS系统。尽管如此,内业调查所需的指标还要远远多于供水管理的相关指标。
2021年1月,北京市水务局供水处副处长周政接到任务,要在1个月内核实完成北京市所有供水设施的内业调查。而当他打开GIS系统时发现,GIS系统只满足日常供水管理的需求,部分普查需要的指标并未实现电子化。这意味着,他们要从时间跨度超过百年的档案资料里找到普查需要的数据指标。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调查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大家面对的困难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责任压力前所未有……为了能在1个月内完成全市857座供水设施的内业调查工作,他带领大家一头钻进档案室,“查!一份一份查,一页一页翻,就算翻遍所有的档案,也得查!”
但知易行难,查阅资料需要分为三步:先在GIS系统定位到相关设施的档案编号,再根据相应编号从档案室调取档案文件,最后翻阅文件查找相关数据。仅查阅资料这一流程就需要40分钟到1个小时,再加上全市仅有一台服务GIS系统的电脑,有时还要为其他公共服务让位,这无疑又延长了调查时间。此外,由于供水资料的高度敏感性以及档案管理的专业性,每次查阅都必须由档案室专人负责将原始档案转交给调查人员,查阅完毕归还后才能借阅下一册档案。因此,一组调查人员一天仅能查阅不到20份档案资料。
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进度,调查团队从最初的20人、30人增加到上百人,所有参与人员放弃假期,夜以继日,奋战在档案室。“从调查开始到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连轴转,会议室和档案室的灯就没有熄灭过。”提起大家的付出,周政记忆深刻。
全市800多座供水设施、3万多条供水管线,共76万多个调查指标,经过1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查阅完了全部档案资料,为外业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内业调查是市政设施调查的基础,那么保证数据质量则是调查工作的硬指标。
内蒙古赤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科科长曹景龙深知,提高效率只是调查的第一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才是最终目的。“每一条填报的数据信息都要有依据、有出处,要真实准确,记录内容要严格按照《导则》要求进行填写。”这是他一直坚守的工作准则。
为确保数据质量真实性和准确性,他会对每张表格进行严格审核,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组织人员对赤峰市前期调查数据填报开展外业实地核查,连续多个假期加班加点进行处理。为确保外业调查组在天亮时第一时间开展外业实地核查工作,他曾多次凌晨3点对数据进行质检和任务抽取。虽然经常工作到凌晨,但他却说:“只要数据准确,就值得。”
有了真实、准确的数据,可以全面掌握市政设施的情况,对于不成体系的道路系统、供水设施等及时完善,对于缺少管理资料、设计资料的市政设施,及时补救、加强管理,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市政设施及时修补,最大限度排除安全隐患。
“通过真实准确的数据,还可以及时查看市政路网。当灾害发生时,可以合理分配救援力量。”王圣伟补充说,比如发生洪涝灾害、火灾等情况,能准确定位最近的救援力量,了解可能的受灾人口数量、房子受损情况以及到达受灾区域有多少条道路等信息,预判房屋、道路等可能受到的影响,确保救灾生命线的畅通,以便精准救助。
踏遍城区开展外业攻坚
从纷繁复杂的档案资料里找到相关指标后,还需要通过外业核查进行现场核实,补充完善缺失的信息数据,各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等成为调查人员面临的又一个难关。调查期间,无论是大雪纷飞的严冬还是烈日当头的酷暑,总能看到一些披着橘黄色外衣、携带各类测量设备的调查人员,穿梭在一条条道路和一座座桥梁之间。
邵帅回忆,郑州“7・20”特大暴雨造成150个县(市、区)受灾。很多地区严重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不仅无法开展调查工作,而且很多地方市政设施和房屋建筑被冲毁,大量数据均需重新调查。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些在河南山区开展工作的专家小组将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一起穿插进行,每天走3万步是常态,不少专家组成员脚上都磨出了血泡。受山区气候影响,有些成员全身湿透,导致严重感冒。为了不耽误调查进度,他们仍然坚持工作。
对于外业复核的艰辛,曹景龙也深有体会。有一次,他与同事到位置偏远的乡镇复核道路设施,核查到一半时,突然飘起雪花。想到从城区到乡镇路途遥远,调查时间紧迫,他们义无反顾,冒雪继续调查。但雪越下越大,车辆无法行驶,最后协调当地乡镇给予帮助,利用推土机在前方推雪开辟道路,才确保复核工作顺利进行。
这样的“困难”,在全国各地的市政调查工作中每天都在发生。为了拍摄一张合格的照片,翻越几座大山;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在车来车往的路上认真核查;为了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全员集思广益,全力解决困难,一次采集不合格,二次采集、三次采集毫无怨言;为了保证拍摄质量,任凭双手裸露在外,接受寒风的“洗礼”……
自开展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以来,每一位住房和城乡建设人肩负着责任使命,冲在急难险重第一线,埋首于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当中,穿过河流,穿越山谷,行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用专业和智慧、坚韧和执着,调查每一条路、每一座桥,记录每一处风险点,为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供重要支撑,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提供了全面、准确、真实的数据支撑。